要闻概览 高层动态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晚会《我们的四十年》在京举行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指导意见》 中央财政年安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关资金亿元 中越传统戏剧交流周开幕 国家文物局划拨青铜“虎鎣”入藏国博 旅游集团发展论坛召开 区域公共文化要闻 北京:中国会奖旅游城市联盟专题活动成功举办 福建:福建省旅游协会乡村旅游分会成立大会在福州召开 湖南:湖湘优秀小戏进京展演开幕 四川:新文艺群体调研报告发布 海南:首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开幕 河南省公共文化要闻 首批河南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发布 河南省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与服务效能经验交流会在洛阳召开 河南省首台24小时信用智能借阅服务机亮相郑州图书馆 郑州市举行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先进典型颁奖典礼 洛阳市推出冬季文化旅游惠民系列活动 洛阳市“三区人才”文化工作者专项工作戏曲培训汝阳站结束 开封市文化馆举办年全市各县区文化志愿服务管理人员及文化志愿团队负责人培训班 高层动态 1、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晚会《我们的四十年》在京举行 12月14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晚会《我们的四十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韩正、王岐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多名观众一起观看演出,共同回顾改革开放40年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整场晚会综合运用音乐、舞蹈、戏剧、诗朗诵、情景表演、多媒体等舞台手段,生动再现了40年来气势恢宏的山河巨变,形象反映了40年来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向着复兴梦想接续奋斗的壮阔征程,充分表达了亿万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指导意见》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指导意见》。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指导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3、中央财政年安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关资金亿元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决策部署,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年,中央财政通过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关资金亿元,一是持续推进全国5万余个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二是引导和支持地方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和地方实施标准,推动改善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件和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其中,安排资金11.6亿元,专门支持精准实施戏曲进乡村、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备购置、县级应急广播体系设备购置等项目,推动增加贫困地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三是选派和培养文化工作者,加快推动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四是支持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发展,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同时,财政部组织开展了中央财政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绩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突出绩效导向,促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 4、中越传统戏剧交流周开幕 “中越传统戏剧-继承与发展”研讨会于10日在越南河内展开,来自中越双方的戏剧专家40多人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由越南戏剧家协会主席、原越南文化体育旅游部副部长黎进寿教授等共同主持,内容涉及戏剧的起源、内涵、形式、编剧、改编、交流,内与外的关系、戏剧与观众关系,时代与戏剧关系的方方面面。此次论坛质量高,观点新颖,富有现实指导意义,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赞赏。11日,中越传统戏剧交流周活动在河内云湖展览馆开幕。黎进寿在开幕讲话中表示,中越传统戏剧交流周的系列活动,“将有助于加强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加强两国戏剧界的专业交流与合作”。 5、国家文物局划拨青铜“虎鎣”入藏国博 12月11日,国家文物局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虎鎣”入藏仪式在北京举行,流失海外百余年的圆明园青铜“虎鎣”终于重回祖国的怀抱。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为青铜“虎鎣”揭幕。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介绍了此次青铜“虎鎣”的回归历程以及近年来国家文物局为流失文物追索返还所开展的工作。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出席仪式并致辞。青铜“虎鎣”为西周晚期文物,顶盖内铸有“自作供鎣”铭文,因其精美独特的造型、罕见的虎形装饰而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年青铜“虎鎣”被英国军官哈利·埃文斯从圆明园劫掠获得,此后一直由其家族收藏。近年来,国家文物局不断探索促成流失文物回归的多种途径,逐步建立综合使用外交斡旋、协商谈判、执法合作、司法诉讼等方式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模式,成功促成了30余批次近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为宣传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原则理念、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挥作用。 6、旅游集团发展论坛召开 12月10日,由中国旅游研究院和中国旅游协会联合主办的旅游集团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讲话。雒树刚表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背景下的旅游市场主体建设,要坚持产业报国的理想,始终与国家旅游发展战略相向而行;坚持发展为民的情怀,始终把游客满意度和品质获得感放在首位;坚持创新为要,持续提升市场主体活力和产业发展质量;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社区参与和一线员工作为企业增长的第一动力;坚持党对旅游业的领导,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自觉肩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时代使命。随着政府在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领域投入的加大,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交通设施逐渐完善,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区域公共文化要闻 北京:中国会奖旅游城市联盟专题活动成功举办 近日,中国会奖旅游城市联盟专题活动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中国会奖旅游城市联盟会员城市代表40多人参加,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曹鹏程出席并讲话。此次活动着眼于会奖行业的不同角度,以“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促进会奖旅游发展”为主题,邀请了联盟会员城市代表参加,分享业内工作经验,共同探讨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促进会奖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会奖目的地与国际市场的合作接轨,加快中国会奖城市的发展。会上,举行了扬州市旅游局、南阳市旅游和外事侨务局加入联盟仪式,至此,中国会奖旅游城市联盟会员城市已达到20家。成立中国会奖旅游城市联盟是促进中国会奖旅游产业发展的一项核心战略举措,以“构建会奖旅游城市高端品牌市场一体化”为目标,本着“加强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原则,20个城市将通过跨地域合作的方式,除了优化高端旅游资源配置,强强联手,还将着力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会奖旅游目的地。 福建:福建省旅游协会乡村旅游分会成立大会在福州召开 12月9日下午,福建省旅游协会乡村旅游分会成立大会在福建农林大学召开。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吴立官、省文化和旅游厅政策法规处负责人等出席会议,福建省各市、县乡村旅游代表多人参加成立大会,成立大会由福建省旅游协会常务副会长陈维平主持。福建省旅游协会乡村旅游分会的成立,标志着福建省旅游协会配合福建省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培育乡村旅游业态将进入一个崭新发展阶段。成立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领导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旅游院长陈秋华教授当选会长。会上吴立官副厅长代表福建省文旅厅对成立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对下阶段福建省乡村旅游分会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希望。 湖南:湖湘优秀小戏进京展演开幕 梨园盛宴,湘戏流芳。12月11日晚,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承办的“湖湘优秀小戏进京展演”在北京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拉开序幕。长沙花鼓戏《老赵家的感恩节》、湘西苗剧《相亲》、祁剧高腔《昭君出塞》、京剧《宇宙锋》四出小戏在首场演出中精彩亮相,为首都观众献上了一台地域风情浓郁、风格特色各异的文化大餐。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吕育忠、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鄢福初等观看演出。湖湘优秀小戏进京展演从12月11日持续至14日。展演期间,共16台小戏将亮相北京,囊括花鼓戏、京剧、祁剧、昆剧、汉剧等多个剧种,全面展示湖南地方戏剧新面貌。 四川:新文艺群体调研报告发布 近日,在成都举行的四川新文艺群体发展研讨会暨《文化繁荣兴盛的有生力量——四川新文艺群体调研报告》首发式上,四川文艺界历时一年完成的调研成果发布。调研报告逾万字,汇集调研过程中个生动事例,全面、系统反映了四川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新文艺聚落和新文艺个体工作者(以下简称文艺“四新”)的生存与发展现状。调查显示,四川省各级各类新文艺组织共有个,约万人。“我们要扩大工作覆盖面,延伸联系手臂,引导新文艺群体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四川省文联主席郑晓幸表示,文艺“四新”概念的提出和类别的精细划分界定,是对文艺组织和文艺群体概念的补充、拓展和丰富,这一群体拥有很大发展潜力。调研报告提出了促进文艺“四新”健康发展的30条建议,涉及加强创作生产导向引领、加强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自律等多个方面。据了解,未来,四川省文联将在人才培养、宣传推介等多方面为新文艺群体服务。 海南:首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开幕 12月11日,首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在三亚开幕。此次电影节设置了国际影展、国际制片人论坛、星光扶贫行动和“年新片推介会”等活动。共有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的多部海内外佳作参与“国际影展”环节。在展映模式上,电影节采用全域性电影展映形式,今后将逐步实现全年不同季节、主题、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影片在全岛各大影院轮流展映,三亚、海口、琼海3个城市联动,实现“全年展映、全岛放映”。开幕式当天,电影博物馆在三亚大东海广场正式向公众开放。该博物馆设置了纪念改革开放40年电影主题展,以每年一部当年的现象级影片、有故事的电影人和电影产业重要事件的形式,主要以图片、影像等方式进行回顾,生动记录中国电影40年来的发展轨迹和标志性人物事件。据介绍,临时搭建的电影博物馆旨在通过为期半年的展出,展示中国电影在改革开放40年中取得的辉煌成就,丰富海南岛电影文化内涵,借由电影文化向群众宣传改革开放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现电影节的文化意义。 河南省公共文化要闻 1、首批河南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发布 日前,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联合发布了第一批省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河南共计49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涉及纺染织绣、编织扎制、雕刻塑造等12个门类。建立河南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是《河南省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提出的主要任务之一,旨在选取具有一定传承基础和发展前景,传承人群多、具备一定市场需求,有助于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就业和当地经济发展、形成当地文化品牌的代表性项目,并适当向贫困地区倾斜。第一批河南省省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的出台,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手工劳动的创造力,发现手工劳动的创造价值,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效激发、提高传统工艺的传承活力,进一步推动我省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今年5月份,河南省有16个项目入选首批国家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2、河南省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与服务效能经验交流会在洛阳召开 12月11日,河南省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与服务效能经验交流会在洛阳市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召开。全省省辖市图书馆馆长、各县(市、区)图书馆馆长、各地市少儿图书馆馆长等余人参加会议。交流会上,洛阳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林春芳发表致辞,河南省图书馆党委书记仝光辉作了重要讲话,南开大学图书馆徐建华教授作了题为《“两法”实施之后公共图书馆工作的重点与走向》的报告。会上,洛阳市图书馆馆长吕子刚介绍了洛阳市“河洛书苑”城市书房建设的工作经验;郑州市图书馆李红岩馆长介绍了全民阅读的工作经验;河南省少儿图书馆、开封市图书馆、上街区图书馆和邓州市图书馆馆长介绍了相关服务创新工作经验。河南省图书馆副馆长申少春主持会议并就明年全省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希望大家以本次交流会为契机,学习经验,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水平,开创河南省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新局面。 3、河南省首台24小时信用智能借阅服务机亮相郑州图书馆 12月12日,河南省首台24小时信用智能借阅服务机亮相郑州图书馆。为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郑州,在今年的全民阅读月,郑州图书馆与支付宝合作,依托图书馆现在的网络服务平台和支付宝芝麻信用平台,推出了河南省首台信用智能借阅服务机,通过扫码、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实现免押金,并可以进行图书借阅、信息查询等服务。今后还将逐步实现数字资源访问和下载、异地预约借还书、上门送书和取书等24小时图书馆服务。“这是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公共图书馆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智能书、数字化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进一步推广全民阅读的重要尝试。”郑州市文广新局党组书记、局长宋建国介绍说。下一步,郑州图书馆将积极争取政府及社会力量支持,立足省会郑州实际,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公共场所处选取更多的服务点,建设24小时信用智能网借平台,从而提高图书馆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推进郑州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国家中心城市文化内涵建设,打造百姓身边的公共阅读场所,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标准化、均等化、多样化和智能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4、郑州市举行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先进典型颁奖典礼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依据文化部、中央文明办《关于广泛开展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要求,郑州市文广新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最美文化志愿者”“郑州市最佳文化志愿服务团队”“郑州市优秀文化志愿服务项目”等系列活动。近日,郑州市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先进典型颁奖典礼在郑州电视台演播厅举行。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文化处调研员王长俊、郑州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虞婕等领导出席并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奖。赵敏、董阳等十人获得“最美文化志愿者”荣誉称号。郑州文化馆等10个组织获得“最佳文化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听爷爷讲故事?非遗援助计划”等十个项目获得“优秀文化志愿服务项目”荣誉称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城市到乡村、从农村到企业,全市多个文化志愿服务团队、数千名文化志愿者以及数十个文化志愿项目,活跃在全市各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5、洛阳市推出冬季文化旅游惠民系列活动 12月10日,洛阳市召开冬季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新闻发布会,年12月12日至年2月20日,洛阳市将推出冬季文化旅游惠民系列活动。次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以“一样的冬天,不一样的洛阳”为主题,围绕“冬”字做文章,紧贴冬景、民俗、文化三大要素,整合冰雪、庙会、城市书房等各类文化旅游资源,推出冬游、冬读、冬学等七大板块活动。该次冬季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在12月12日举行启动仪式,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渠道,双十二当天免费发放给市民游客,引爆洛阳冬季文化旅游消费市场;年元旦期间,以“全民动起来·欢乐迎新年”为主题,举办元旦长跑、奇境栾川迎新马拉松等活动;春节元宵节期间,以“踏雪寻俗泡温泉,我在洛阳过大年”为主题,策划举办“双节”逛庙会、万名学子读洛阳等系列活动,让广大市民游客在丰富多样的节日活动中找到参与点、消费点和兴奋点,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6、洛阳市“三区人才”文化工作者专项工作戏曲培训汝阳站结束 年12月11至12月12日,由洛阳市文广新局组织的“年洛阳市“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工作(三区即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在汝阳县顺利开展。该次培训为期2天,全汝阳县各乡镇文化专干、各社区文艺骨干及文艺戏曲爱好者众多人参加。伴奏响起时,老师亲自示范,字正腔圆,细心传授身、眼、手等表演技巧,同时与学员展开互动表演,现场氛围热烈学员们个个精神饱满,认真学习。据了解,“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是由中组部、文化部、财政部等五部委实施的一项文化惠民项目。洛阳自开展“三区人才”文化工作者专项工作戏曲培训活动以来,已在栾川县、宜阳县等地举办,培训效果显著。通过开展此类专项培训活动不仅是文化精准扶贫的体现,更是对乡村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极大促进,为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7、开封市文化馆举办年全市各县区文化志愿服务管理人员及文化志愿团队负责人培训班 为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提升文化志愿服务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文化志愿者、文化志愿团队的服务能力,推进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创新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方法,12月12日下午,开封市各县区文化志愿服务管理人员及文化志愿团队负责人培训班在市文化馆新馆非遗研讨室开班。开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调研员、开封市文化馆馆长丁卫卫为开班仪式做重要讲话。开封市文化馆特别邀请了优秀的专家学者前来授课,为学员带来为期两天的戏曲、舞蹈、摄影等方面的专业课程培训。这将有利于提高各县、区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充分发挥文化志愿服务在开封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为进一步推进开封市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 吴世麒 校对 宋海旺 来源 中国文化报、各地市文化网站等 北京治白癜风价格北京治白癜风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