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9/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郑华国 http://m.39.net/pf/a_5123407.html

  提到十八盘乡登山村,很多人都会想到远近闻名的登山精神。那“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务实清廉”的登山精神曾经创造了蔚为壮观、令人赞叹的登山梯田,滋养了一代代登山村民。如今,登山精神仍然激励着更多人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滚滚春潮中弄潮起舞。

  在十八盘乡登山村干里河与浑椿河交汇处,一湖春水宛如镶嵌在深山之中的一块碧玉,绿意盈盈,给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增添了不少灵气,让人眼前一亮。翠绿的青山在它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青翠欲滴,青山绿水的秀美画卷在山间徐徐展开。

  这儿是登山旅游打造的一个重要景观,有了这湖碧水,登山村便如画龙点睛,更加灵动,富有生机。原来,干里河、浑椿河水流细小,各自流淌,并不显眼;登山村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在两河交汇处修建堤坝,拦水成湖。

  湖面上的一座小桥很有特点,它不是新建的,而是原来登山村民走了很多年的老桥。随着登山旅游开发进程的加快,登山村改道新建的宽阔村道取代了原来的小路,这座小桥也失去了交通价值,如今桥面已经没入水中,但栏杆还在水上,与这湖碧水相映成趣,也成为新时期登山人在登山精神照耀下改换山河的历史见证。

  混椿河河道两旁整齐排列的桃树青枝绿叶,生机勃勃。这是登山村打造生态旅游的另一张名片“十里桃花”,从十八盘乡政府到登山村的河道两旁清一色地种植桃树,形成桃花流水、果香四溢的生态长廊,供游客赏玩。

  沿着盘山道路登上山顶,登山梯田的壮美景观让人感慨万千!天色不甚明朗,但一道道梯田就像山的筋骨一样,苍劲有力,依然可见,成为登山精神的生动写照。今年,登山村将登山凹、滴水凹亩水平梯田流转出来,投入十几万元,种植黄蜀葵余亩,在登山梯田上打造景观效应。

  山下,老水电站改造的食堂,石磨、石撵、石臼等老物件儿构成的体验小景观都让人们回忆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登山人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登山精神”培训场所也在加快修建当中,建成后与登山精神展览馆配套,形成室内教学、现场观摩、餐饮住宿的链式效应,并与登山村的优美生态环境一道,形成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拉长登山村旅游产业链条,为登山村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续写“登山精神”新的壮丽篇章。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登山村利用本地人文资源、自然资源顺势而为,巧作文章的做法值得借鉴。(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康红军/图王跃飞王佳培/文)

编审:吴会菊

组版:丁霄毅

新闻—

投稿邮箱:xinwentougao

.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ruyangzx.com/ryxxw/546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