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2/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白癜风缺铜吃什么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30910/4254067.html
                    

    

近段时间,在汝阳心理协会,每周三的晚上大家共读张德芬老师的《遇见未知的自己》,感觉收获良多。

书中的主人公若菱,童年时经历了父母的离异,母亲的欺骗、恐吓,在她心灵的深处埋下被抛弃的种子,她认定自己是一个受害者。在她成年后的生活中,她继续扮演着这样一个受害者被抛弃的角色:公婆不待见自己,老公有外遇,朋友背叛,知己移情……

若菱最好的异性知己是她的同学李建新。李建新是若菱大学同学,喜欢若菱。若菱忠诚于自己的家庭,她们之间只保留着一份纯真的情谊。一次与李建新偶遇,若菱无意间发现,李建新和一个年轻女子卿卿我我,关系非同寻常。在若菱看来,李建新又觅新人,抛弃了自己。直到有一天,李建新发现若菱的疏离后,向若菱解释那个年轻的姑娘是自己回国的孩子,若菱才恍然大悟。

在书中,我看到了若菱的人生模式。在若菱的内心深处,埋藏着被亲人抛弃的人生模式,所以当她看到李建新与自己姑娘亲密无间的时候,便认定李建新抛弃了自己。窥一斑而知全豹,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出,若菱内心深处早已埋藏下被人抛弃的种子,所以所有的事情,在她看来都是自己被人抛弃的事实,她也不断在生活中制造着被别人抛弃、背叛的悲惨命运,如丈夫外遇,好友玉梅的欺骗…..

当若菱认定自己有着这样的命运,她在生活中便不断地去验证自己悲惨的命运,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书中所说的“智慧的老人”,她才得以跳出自己为自己设定的樊笼,开始站出来,看到自己的人生模式,从而一点一点打破自己人生的模式,开启新的人生历程。

书中若菱的经历,很多时候让我想到自己。我是否也在不断重复自己童年那些不好的模式?学习心理学后,我开始更多往内看,凡事反求诸已,这让我也更多看到自己的一些模式。

有时会怀疑自己最亲密的朋友欺骗了自己,当我通过事实去验证时,发现事情并非我所想象的那样。我的那种被人欺骗的感觉,也完全地来自自己的感觉。

经常会琢磨那个“疑邻盗斧”的故事:有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头,怀疑是邻居家的孩子偷的。他看看那孩子走路的动作,鬼鬼祟祟,像是偷了斧头;瞧瞧那孩子脸上的表情,慌慌张张,像是偷了斧头;听听那孩子说话的样子,吞吞吐吐,也像是偷了斧头。总之,那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没有一点不像是偷了斧头的。不久,这个人在山沟里挖地的时候,找到他丢失的那把斧头。他再见到邻家的孩子时,看到孩子的动作神态,没有一点像是偷了斧头的样子了。

这则故事另我深思,当我们内心认定了一个事实,我们会在生活中找各种理由来证实这个所谓的“事实”,而对真正的事实常常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

所以,我们常常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在自己已经设定的人生模式里。想要打破自己的人生模式何其不易,需要我们有着多么细腻的一颗心去感知自己,了解自己,冲出自己心的藩篱啊!

虫吐青丝,作茧自缚。其实人何尝不是这样,我们亦是常常禁锢在自己心灵的牢笼里,不断重复着自己人生的消极模式,难以突破,亦不愿突破。

我想,虫能做茧,亦能破茧。虽破茧不易,历尽挣扎的痛苦与心酸,但当它幻化为蝴蝶的那一瞬,是美丽的。同样,我们若能不畏不惧,坚韧进取,亦同样可以收获成长后的欣喜。期待着这份欣喜,能够不断呈现在我们人生的旅途!

本文系汝阳心理协会高艳丽老师的原创作品

★    

汝阳县心理协会课程通知

汝阳县心理协会第三期心理学课程培训已经开始,特邀广大心理学爱好者和有志于从事心理学工作的朋友免费试听,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提前预约报名!

学习心理学,可以改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人际沟通,让自己心态更加平和,人生更加幸福!

协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ruyangzx.com/ryxxw/10087.html

------分隔线----------------------------